金秋十月防邪气侵犯 饮食润燥

发布时间:2023-03-04 10:07:33      热度:1691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对应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饮食保健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睡眠保健

  在睡眠方面,《黄帝内经》里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睡眠时卧的方向上,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凡卧,春夏首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原因是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秋冻有讲究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我国南北两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气候上亦有所差异。一般南方秋凉来得迟,日间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并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白昼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染风寒。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现绞痛心肌梗塞,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延伸阅读

  • 老是放屁是怎么回事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笔者老是放屁,给生活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终于知道了老是放屁是怎么回事,现在老是放屁是怎么回

  • 大便干燥一粒一粒的

    我的奶奶最近问我,她大便一粒一粒的是怎么了,是上火还是有什么病。关于大便干燥一粒一粒的问题,现在由我回答大家。

  • 小便多怎么办

    小便多怎么办?最近我朋友晚上老想上厕所,上完过一会又想去,而且确实有尿的,但老想着睡也不能睡,因为睡着睡着又要去上,前几天去念过尿

  • 小孩尿频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最近出现了上厕所次数增多,有的是一紧张了就一直往厕所跑的情况,其实这都是尿频的症状,下

  • 女性尿频、尿急、尿不尽是什么原因?

    女性尿频、尿急、尿不尽看来好像和妇科炎症密切相关吧?有些女性会总觉得尿频尿急的,有时候还会尿不尽,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当然很多

  • 避孕膜是什么

    避孕膜是什么?虽然现在使用避孕膜避孕的女性不少,但是大家对于避孕膜还是不够了解。那么,什么是女用避孕膜呢?下面就我来介绍一下

  • 缩阴球真的有用

    有个朋友问我缩阴球真的有用吗,她最近想用这个,不知道效果怎么样。那么缩阴球真的有用吗,现在我给大家说说。

  • 自慰棒的好处和坏处

    自慰棒的好处和坏处,很多女生会害怕自慰棒,怕不会用和用的方法不对,但是这个却是很多女生的必备之一,我们来了解一下自慰棒的好处和

  • 咽炎如何治

    咽炎如何治 咽喉炎是一种病,当我们有了它的困扰,我们要吃什么而能控制病情,从而从咽喉炎中走出来呢?下面我说一下咽炎如何治

  • 蒸橙子是治哪种咳嗽

    平时在宿舍的时候,就看见舍友在蒸橙子,我问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是用来治疗咳嗽的,蒸橙子是治哪种咳嗽,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吧,接下来笔者